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人都在平遥给我的处女作打一星……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1-03-29

喜马拉雅/爱发电APP关注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



平遥国际电影展

Pingyao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0.10-10.19/2020


 深焦特別報道



伊比利亚的派对

Happiness of Iberia

导演: 胡杨轶
主演: 李伟 / 鹿骐 / 龚胜芳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10-11(平遥国际影展)
片长: 107分钟

✦✦✦✦✦✦✦✦✦✦✦✦✦✦✦


作者/采访 卫叔

爱打高分的影迷


从未想过本届影响力最大的片子是《伊比利亚的派对》(以下简称《伊比利亚》)。上映当天清一色的差评一颗星,所有人提到这部片子几乎都嗤之以鼻,甚至有人将它当成了影片的衡量标准——当评价一部不够好的片子时人们会说:“比《伊比利亚》还差/好一些。”


但从片子上映后的第三天开始,陆续也出现了为它平反的声音,部分影迷坚称《伊比利亚》不该遭受跟风差评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观众应该给予这类实验性片子一些宽容与空间。本期,深焦采访到了本片的导演澈与炻,邀请他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些恶评和现象的看法。


截至10月15日 《伊比利亚》豆瓣评分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塔塔与他家人和女友巫行云的故事。巫行云去伊比利亚拍戏前,告诉了塔塔他父亲给牛奶掺水的秘密。塔塔求证过程中不幸被父亲反杀,替他背了黑锅。不料事情最终败露,塔塔家需要卖驴赔钱。而此时巫行云也告诉塔塔,根本没有伊比利亚这个地方……


影片的主线比较清晰,但在表现上却不同于往常的电影语境,导演在装置与色调上做了许多不同的尝试,使得影片呈现出了与平遥影展上其他影片所截然不同的一面。至于为何会招致如此差评,笔者采访了几位同行媒体人:


媒体A:导演太年轻,没表达清楚自己真正想呈现的东西,能感觉出他对电影的理解还太肤浅。

媒体B:影片想表达的和所呈现的东西有矛盾,不匹配。

媒体C:“略略略略哼”很烦人。

媒体D:能看出导演想玩装置艺术,但是又不能达到装置的高度,有些幼稚。它更像是一部学生作品,感觉背叛了资方和市场。


虽然各自有些许不同,但总结下来大致是大家都对导演这种自恋的影像有种本能的排斥,实验性的完成度也还有些学生作品的稚嫩感。


《伊比利亚》在平遥极端争议,让我们不禁再次反思,电影节在一部电影创作和发行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伊比利亚》不是在电影节参与竞赛而是直接上电影院或者网络平台,普通观众会如何看待这部电影?普通观众会比电影节媒体人和观众更包容还是更激烈?抑或是压根无人问津呢?


至于《伊比利亚》在平遥遭遇的群嘲是否真的公正,是否真的引发了一种群体性的差评效应,这恐怕需要更多观众亲自来评判。而我们接下来的这篇与导演访谈则试图提供一个创作者视角,谈谈平遥差评之后导演的一些想法,也谈谈这部电影创作的过程。






深焦

第一个问题:您的本名是叫胡杨轶,是怎样的机缘让您起了一个“澈与炻”的艺名?


澈与炻

其实这名字不是我自己起的。改名是因为跟《伊比利亚的派对》这部片子有很大关系。我在18年的时候,当时这部片子参加了很多创投,文艺片找钱很难,当时的一些合作伙伴看不到什么希望,(决定)不做了,大家都各奔东西了,就剩我一个人。我当时很绝望,因为我从英国回来之后,16年到18年一直在准备这个片子,那时候我想着要不干脆放弃吧,过去两年花在这上面的心力白费了就白费了。


伊比利亚的派对 海报


然后我朋友就跟我说:“你应该算算命。”他给我找了一位大仙,那位大仙可厉害了,给我算完说:“有的人生是平的直线,有的人生是曲线,但你的人生是波形线,波动太大了。”我回忆了一下好像还真是,我的情绪和我的生活节点总是波澜的,水火交融的状态。大仙说我是一个会引起争议和争端的人,会引起麻烦,不是一个平静的人。我说那怎么办。大仙说:“你应该顺从生活,但是你的名字是有问题的,我给你改一名字吧。”我说行。他说:“你的生活应该是水火交融的,你的胡杨轶的轶字分开就是一个车一个失,车与失,谐音就是澈与炻吧。”澈是水,炻是火,合起来就是一个水火共生的状态。他说:“你改了名字之后,想做的事就能做成,但是你要面临更大的争论,以后你的生活会继续不平静。”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比如像您这次的片子也是。


澈与炻

对,去年平遥我们就是第一个(展映),今年又给我们安排在第一个,我的天哪。这两天我真的就是乘风破浪的哥哥,(差评)铺天盖地,然后我们制片人姐姐也很伤心,她已经离开(平遥)了,回北京了,她让我坚持住。我其实挺高兴的,虽然网上有很多人发了不太好的评价,甚至微博上也有人私信骂我……


深焦

这很没素质。


澈与炻

就是人身攻击那种,但我这人心特大,我无所谓,但是……我其实挺高兴的,因为收获了一批真的很喜欢这片子的朋友和观众们,我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哎……我昨天上午是第二场放映,我早上去一个一个感谢了来看的观众:“感谢你们来看这部电影。”然后观众出来,跟第一天放映完一样,围着我说:“我觉得你的片子不应该是这样的评价,情况不该是这样的。”但也可能是因为大家期待变低了哈哈哈。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可能也有人在很客观地看这部片子。


澈与炻

对,所以我觉得挺高兴挺欣慰的。现在我走在哪儿,总是会有人跟我打招呼:“嗨你好!澈导干嘛去呀?”我说我吃饭去呀。然后他们就:“那你多吃点儿,要开心哦,爱你!”


深焦

另一种意义上您也算是借此出名了。


澈与炻

我也不否认吧哈哈哈。我是一个特别招黑的人,我特别不会说话,别人找我做采访,我总是不会说话。我这两天做了很多采访,有些问题确实挺尖锐的,比如说“你怎么看待别人说你是导演圈郑爽”这事儿,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确实有时候说话不是特别清晰,颠三倒四的,他们看郑爽卖口红那个视频,说:“你看你看,是不是和你说话时候很像?”我看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点儿。所以我说话很容易让人误解。


比如那天发布会的时候,一共两个提问,因为离得很远,而且当时我已经知道了豆瓣上的评论了,当时我们制片姐姐已经哭了,我内心就波澜壮阔的,所以当时根本没有太听清楚人家问的问题是什么。但我又不好意思让人家再说一遍,所以我最后回答得可能和人家的(问题)对不太上。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很抱歉,所以最后导致人家会觉得导演(表达不行)。比如看豆瓣评论,有评论说:“本来想给两星的,听了导演的Q&A我们再减一星。”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深焦这几天文章下面的评论倒是说看了您的Q&A觉得(您)还是挺谦和的。


澈与炻

我这人真挺谦卑的哈哈哈,可能只会让人觉得我这人还挺自恋的什么的,我看有人评价就是这么说。现在片子一出来,口碑不好的(片子)都拉上我们一起(被cue)。


深焦

对,会说“像伊比利亚一样……”


澈与炻

对,嗨,没事儿,我们就是自带招黑体质,我也认了。没事儿,来吧!


深焦

那可能要问您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了。


澈与炻

没事儿,问吧,尽管招呼。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您也看了这些恶评对吧,当时您对这些不好的评论有什么想说的吗?当时预料到了这部片子会招致这样的一个两极分化的评价吗?


澈与炻

我先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因为其实这部作品……包括剪完之后,我都很清楚,这片子一旦放出去的话,它一定是一个会有争议的作品。因为在创作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不是一个属于我们传统观影的一个语境的、体系里的东西。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会一下子这样,而且一开始完全是一边倒的状态。


深焦

据说还有人跟风刷一星。


澈与炻

可能有一些人说这个片子不好,别人还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可能也会说这个片子不好。如果真的看了这个片子觉得比较好的人,他可能就不好意思说了。这我也理解,所以这就回答了您第二个问题,我是真的没有预料到是这样的。但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生活给我的“惊喜”吧,这不就是那个大仙说的波澜嘛!名字带个我的就是这样的,我也接受。然后第一个问题,对这些恶评的回应。您这个问题真的尖锐了。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您也可以回避不回答这个问题。


澈与炻

我可以回答,我从来不回避,我真不是一个特别爱逃避的人。刚才有个姐姐跟我说《小事儿》那个片子放完好像(口碑)也不是很好,他们剧组的人和导演第二天就走了,那姐姐是这么跟我说的,我也不认识,不是很确定。但我突然感觉,我这心态还行,挺平和的,天天笑,老头乐,笑口常开。对于这些恶评也好,当然微博私信骂我那个我就不提了,其实这些恶评我在微博上我有回应:11号那天我一条一条回,当时我都是在道歉。后来我朋友看到问我:“你在干嘛,你疯了,有毛病。你这样道歉像在变相承认自己的片子不行。你要自信。”

11日导演发文


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去道歉,可能因为我看到他们的评价,我之前真的不知道有观众是花了八十块钱买票来看的,我以为都是媒体场,能兑换的。后来我知道好多观众都是买票进来的,比如说人家花了(八十块),因为人的时间和金钱是最宝贵的,一个人愿意为一件事情花八十块钱、花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那他当然是对这件事情是抱有期待的,他希望能得到跟他花的东西是等价的(回报)。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但是当他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这个面貌让他觉得他的(期待)落空了,这时候他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需要找一个地方,找一个出口。我现在认为这个是合理的,我真的是觉得合理的。比如说像(范)冰冰,人家每天接受多少恶评,郑爽也是,那人家难道就不活了吗?所以我现在心态摆得很好,对于这些恶评我想说的其实是,和那天我在Q&A的时候说的那段话其实是相似的。对于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我只想对你们说:我真的爱你们,真心的爱你们。对于不喜欢这部片子的观众,给我恶评的这些朋友们,我也非常尊重你们的建议和批评,我全盘接受,我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不后悔,同时我也希望对这些朋友们说:虽然你们现在不喜欢,然后给了不太好的评价,那我就要用我未来后半生……不对我现在还年轻呢怎么能用“后半生”这个词语。


深焦

很年轻,才三十。


澈与炻

三十也很老了。


深焦

三十当然不老啦!


澈与炻

哈哈哈哈哈。我会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去证明一些事情。当然我现在没有办法说清楚我想要证明什么,但是我还是希望能证明一些东西吧。Let’s see!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那我直接跳到下面一个问题了。您不是说要证明自己嘛,正好之前发布会的时候也说过,您可能会在之后尝试一些类型化的电影的尝试,您更偏爱挑哪类电影去试水呢?


澈与炻

您猜我会拍哪类电影?


深焦

我猜不出来哈哈哈,可能会拍科幻吧。


澈与炻

我觉得您应该去算命,您开天眼了妹妹。其实我已经做了尝试了。我刚拍完一个科幻的短片,是跟一个公司合作的。他们找了十个导演,然后拍十部不同的科幻类的作品。每一篇都是根据科幻小说改编的。他们想做成那种,有一部英剧叫《爱,死亡,机器人》,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


《爱,死亡,机器人》海报


深焦

我看过。


澈与炻

对,就是想做成那样的。一集一集的,可能之后会在平台上放。我的这个是第一个拍完的,可能现在要马上做完后期。这是一个在概念上没有那么硬核、但是在视听上比较硬核的科幻作品。现在剪完基本上二十分钟左右吧。节奏很快,纯类型化的,但是,它依然保留了伊比利亚的某一些些的个人风格在里面,也保留了我们最重要的那个“略略略略哼”,我就是要它。


深焦

那在科幻这个类型里您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导演吗?


澈与炻

科幻片里面的话,郭帆导演吧。我真的很喜欢,我很喜欢《流浪地球》,虽然可能……我不能说《流浪地球》是评论两极的片子,人家真不是,人家评论都挺好的。我真的很喜欢,我也很希望能尝试这种大的硬核的科幻作品,展现我们国家特效上的实力。


《流浪地球》剧照


而且其实我总的来说是一个很open的人,我特别想做很多的尝试,比如说像电影来说,我还是想做主流的、商业的、类型化的东西。比如歌舞片、武侠片、科幻片、喜剧片,然后包括比如说警匪片、悬疑片、战争片,我都特别想尝试,而且我觉得如果是我做的话会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而且我还特别想做剧,比如说前一阵朋友推荐我看了《琉璃》,我估计你肯定不看这种,这是一个仙侠虐恋穿越几千年几生几世的爱情故事。


《琉璃》海报


深焦

您居然还想尝试这种……


澈与炻

当然!以前我是不太会看这种剧的,那时候可能因为心情比较苦闷吧,然后我就看了。我上头了呀,我太上头了,我还磕cp,我的天哪,真的爱了。其实如果说比如我拍一个甜宠爱情的这种古装的剧,这也挺好的。有什么不好的吗?不用跟自己较劲非要怎样,其实也没必要。


深焦

这么说其实甜宠和文艺不一定是相斥的。


澈与炻

对,而且我觉得我骨子里其实不是一个文艺的人。但是恰恰我的第一部作品,我选择了一个文艺的、个人表达的方式去展现,所以这可能会给大家造成一个感觉就是——我只能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我之所以这样做,我一开始给我自己的规划是我一定要做主流的商业的东西,但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我是一定要给我自己一个机会去做一个纯个人化的自由的表达。因为我知道如果在我年轻的时候不做一次这样的尝试的话,当我年级越来越大了,可能我就没有这个心,我也没有这份勇敢去做这个了。其实宫斗剧、科幻剧、悬疑剧,包括主旋律的红色剧、抗日剧我都特别想拍。我觉得《伊比利亚的派对》其实是一个很二次元的片子,很鬼畜,它跟00后和网络文化(很相近),它是那种东西,所以我说它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影体系里的东西。它正好体现的是我这个人的状态和心态,比如我俩这么近在说话,您可能也感觉到了,我给人的感觉和想象中的不是太一样。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不算是很装的人。


澈与炻

对,我来不了这个,装不成。当然我不是说人家装不好。总之就是做各种尝试吧,想展现不同的我,因为我就是一个多面的人。


深焦

说起来,您刚刚说的那部像《爱,死亡,机器人》的剧,方便透露一下详细信息吗?


澈与炻

一共十个导演呢,我这刚拍了第一个,还有仇晟啥的,我估计他们想定明年上线吧。反正我觉得这个和《伊比利亚的派对》很不一样,它很主流,拍了三百多个镜头,不像这次才一百多个镜头。我觉得大家看到这部科幻的时候应该就能看到另一个澈澈了。


深焦

好,接下去一个问题。刚刚您也提到了自己标志性的那个“略略略略哼”,它非常有洗脑的功能,除了在发布会的时候说的那句“它有增强角色关联性”之外,您个人还有什么其他的安排或私心吗?


澈与炻

一开始设计这个,其实是为了奶奶那个角色。虽然她是一个老年痴呆症,但她也是有一句台词的。因为我们当时没有钱,在西北那边也找不着演员,所以我们只能在村子里面找一个老奶奶。但老奶奶天天坐在那儿什么也不说,她说不了普通话。后来我想干脆给她安排一句“略略略略”,那时候还没“哼”。但我想如果只有“略略略略”的话,那就没有办法判断她的情绪,没有态度对吧。但是如果加一个“哼”,那就有态度啦。其实这也是来自于我的生活。我在生活中如果不知道怎么回答别人、或者说我不是特别喜欢的话,我就会“哼”一声,撒娇式的。因为这样的话我就不用直接告诉别人我不喜欢,不会掰面儿,但同时我也能表达我的态度,而且我还能可爱一点,卖个萌。其实一开始不会是通篇这样的,只有奶奶一个人(说这句台词),全片也只是出现两到三次。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后来之所以大家看到通篇这样,是因为我们很多配角都是找了剧组的人,他们天天“略略略略哼”,我就忽然觉得这个东西好像是跟我们整个影片的魔幻气质(是相符的)。它很荒诞,我们本身是想通过光影和所有的元素,包括大家提到的那些熊啊假人啊之类的意象化元素去营造一个荒诞的世界。所以这个东西正好可以在人物上形成一种统一的调性。所以我想要不然我们每一个角色,除了真实生活中的塔塔,其他人都能有这么一个状态。塔塔其实也说了一次,在驴的梦境里,导演片场那段。


深焦

正好谈到驴的这个梦境,片中这头驴非常有意思,发布会的时候听说这是一头完全没有经过训练的驴,在片场的时候您是如何调教它的。


澈与炻

其实我之前在英国拍《神喻》的时候启用的是一个专业的驴演员,训练师大姐姐就陪在旁边,走动和调度都会指导它走。其实我和《伊比利亚的派对》这头驴合作过一次,18年拍青葱计划概念片的时候用的是同一头驴。所以一年之后我再去找驴的时候,第一眼就认出它来了,它盯着我看,我说:“就是它了。”驴场主人说:“你一年之前用的就是它。”特别有缘分,这就是命。这头驴因为它就是一头普通的驴,不是演员驴,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原本的设计都做了调整。以前我们希望跟着演员走,后来变成我们跟着它走,看它打算怎么走。我们的摄影机都去配合它,这样设计的。


《神喻》海报


深焦

所以那个主观镜头你们是怎么拍的。


澈与炻

我们是用摄影机模拟驴的走路去拍的,驴其实在我们后面。那个长镜头很复杂,有一个从驴的视角变成摄影机的视角。


深焦

这场长镜头的戏,也就是进入驴的梦境这场戏,模拟的这个片场您是出于怎样的安排?


澈与炻

这场戏在剧本最初就有了。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


深焦

元电影吗?


澈与炻

对,因为比如说巫行云一开始要去剧组拍戏,里面都是电影的道具。然后到后来塔塔到了城里被骗,进了一个假的剧组,实际上不是剧组,塔塔还被侵犯了。直到后来巫行云给他打电话说根本没有伊比利亚,她不想再当大明星拍电影了。她的梦想和诗意都破灭了。在最后这场驴即将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全他们家的戏里,在驴死之前它做了一个梦,梦境里驴的眼睛……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开篇大卡车上也有一只眼睛,眼睛的元素在歌舞厅里也出现了。所以等于说,在最后那场戏的时候,驴的眼睛视角变成摄影机的眼睛的视角,当时想设计的是在这个时候它是有一种虚实相生、所有时空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感觉。我是想打破第三维度,直到第四维度的,让所有这些都交叉在一起,让伊比利亚的梦想、所有塔塔周围这些包裹着他的悲伤快乐都能被眼睛看到。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所以影片的主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也是关于诗意的吗?


澈与炻

对,影片最原始的主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是如何一步一步消亡掉的。其实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知道巫行云吗?


深焦

女主角?


澈与炻

不是,是指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你有听说过吗?


深焦

抱歉,好像没有……


澈与炻

也正常,你可能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你知道我们电影里这个女主角巫行云是怎么来的吗?1994年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天山童姥》。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这部电影,主角都在天上飞,各种人都在打来打去。当时巩俐演的这个角色就叫巫行云。


《天山童姥》里的巫行云(巩俐饰)


我们这个片子里面一共有五个主角,一个是塔塔,一个是巫行云,还有妹妹父亲和奶奶。其实他们都是我人格的某一部分。父亲象征了我内心黑暗的部分,塔塔象征我内心纯洁的部分,巫行云可能象征着我最虚无缥缈的、最梦想化的那个部分,然后妹妹象征着我最霸道最童真最淘气的部分,奶奶象征着我最傻的那部分。所有这些人里面离我最近的就是巫行云,因为她最飘忽不定,同时也是一个有诗意的人。她是一个矛盾的人,她又要追求诗意,但她又落在地上。她什么都想要,她就是一个矛盾体。所以我当时设计角色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侠女,她真实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她只告诉人家说:“我叫巫行云,我就是天边的一片云。”所以她最后真的像云一样飞走了。但是当电影到了片场那场戏的时候她又出现了。你还记得她那个造型吗?


深焦

记得,就是穿着古装长发飘飘对吧?


澈与炻

对,她那个造型就是完全照搬了《天山童姥》里面巩俐的造型。如果有观众能想到巩俐这个巫行云,那这就是我们的成功了。昨天就有一个观众,他问我:“你是不是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叫《天山童姥》?”居然被他看出来了!因为在b站上,巩俐那个角色和林青霞那个角色有点蕾丝的感觉,在b站上这对cp的剪辑很火,他在b站上看到过,他还问我是不是很喜欢巫行云。我特别高兴有观众能看出来这一点。


深焦

也算一个很浪漫的引用。


澈与炻

是。当时我们设计的时候,无论主人公还是谁,角色都是颠倒的,世界也是颠倒的,所以它才荒诞。比如塔塔作为一个男生,他就很像女孩儿,女相。巫行云作为一个女孩儿,又很有男孩儿的感觉。再比如说妹妹,她应该是一个小孩儿,但是她又像一个大boss,黑社会老大那种感觉。真正的黑社会老大却又舔着棒棒糖,像个小儿麻痹症一样的小孩子。世界都是颠倒的。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深焦

片子的整体用了很多彩色的滤镜,整个风格也非常个人化,请问当时是如何跟摄影沟通的呢?


澈与炻

我分两块说。镜头上我当时跟摄影指导秦老师聊,还是应该偏向于长镜头缓缓移动的状态,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当然如果我现在再拍的话,我肯定会用另一种方式。当时的我却对这个非常认同,而且和我的前作《神喻》之类的有一个一脉相承的衔接。所以当时我们就尽量保持了一场一个镜头的状态,保证时空的一个完整性。但我们也希望能在长镜头中有一个时空的变化,比如梦境与现实的变化,或虚实相生的状态,就好像最后那个长镜头那场戏,像要打破第四堵墙。所以我们的分镜很少,一共才一百出头。


色彩上我们完全是靠后期调的,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考虑太多调色的事,时间也紧迫。后期我是跟刘国强商量,他给了几版调色方式。当时我好像就是没感觉,觉得这不是伊比利亚,他调得太稀松平常了,和平时看到的电影一样。我以前是学画画的,我很喜欢日本的浮世绘,所以我就找了一些图。我们当时找了各种参考图,比如苏联的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画,各种风格。浮世绘的感觉是染色,那种感觉如果我们技术上能达成的话,那我们就能创造出一种几乎所有观众都没见到过的画面的面貌。于是我们就决定试试,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调,最后我就觉得,就是它了,这就是伊比利亚。


《伊比利亚的派对》剧照


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伊比利亚的色彩。我是一个喜欢浓墨重彩的人,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可能喜欢比较淡一点的,不着痕迹的。但我生活就是浓墨重彩的,我人也是浓墨重彩的,电影必定也要浓墨重彩,它才跟我是匹配的对吧?所以这时候我就觉得我们色彩一定是要艳。包括我现在拍完那个科幻,也是浓墨重彩的,只是跟这个又不一样。科幻那个也是光色非常多,非常后现代一些。


深焦

说到风格这个问题,有些人说这是一部魔幻现实的片子,还有些人说海报有些蒸汽波那味儿,导演您自己会如何去形容或定位这种风格?


澈与炻

您现在问我的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以前,我会是一个答案;现在问我,我又是另一个答案,跟以前真的是不一样了。如果你以前问我的话,我一定会说我们定调的时候就是一个荒诞的、寓言式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片子,个人化的,独特的,作者性的。如果是现在,您再问我这个问题,我已经不太愿意给它一个定义了。也许是因为它放映了,观众看到了,如果我再给一个定义的话会不会别人会觉得我是在解释什么,或是辩解什么。可能是我考虑多了,没必要,但是我总觉得可能电影出来了就已经不属于我了,交给观众了,大家觉得你是蒸汽波也好,朋克也好,魔幻现实主义也好,超现实也好,实验性也好,都能解释,没有任何问题,没有对错。如果真的要让我给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觉得,这就是澈与炻,这就是我。


《伊比利亚的派对》调色


深焦

好的,感谢您今天接受深焦的采访,希望您的片子能被更多人看到。





编辑 尼侬叁

间歇性断网 豆瓣@尼侬叁


-FIN-

平 遥 往 期 内 容

金马最佳影片之后,他又交出怎样的答卷?

平遥前三日,无片不争议

三代重男轻女,这个农村故事让人悲从中来

80天100亿,什么电影能救中国市场?

国庆档不行,但还有这些好电影可以看!

网络暴力之前,媒体是最大的恐怖主义

好莱坞只有一个编剧大师,部部作品奇幻惊人

《异形》《银翼杀手》不过瘾,雷公拍了一部科幻大剧

徐皓峰的新小说,从看完《老炮儿》写起…

全年影展只看他一个人,足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